5G智能機時代:國產PA芯片有多大“逆襲”機會?
縱然在4G手機PA市場,本土企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與國際大廠抗衡的實力與基礎。但5G PA之戰已悄然打響,國外如Skyworks和Qorvo在去年就已經實現了量產交貨,而國內公司到今年才開始有樣品出現,整體進度上仍頗為滯后。張書遷表示:“總體來看,國內PA廠商目前還是以替代為主,大多跟隨國際大廠做兼容設計。當前5G市場火熱,但是第一波量產的仍是Skyworks、Qorvo、高通的方案,個人判斷一年內還將是以國際大廠為主。”
但隨著中低端PA產品在大品牌客戶中的導入和量產,以及國內品牌手機大廠對國產芯片的認可,編者認為,國內手機射頻前端芯片在整個供應鏈中的比重也會越來越高,國內芯片原廠的發展也會越來越好。不過,這一切還要以本土企業有能力發揮主場優勢、彌補自身不足為前提。而值得慶幸的是,在PA領域,國際大廠在專利上形成的技術壁壘并不高,大多數PA相關的基礎專利已經過期,對國內PA廠商來說總體上算是掃清了一些障礙。
但相比國際大廠而言,5G PA領域本土玩家仍存諸多不足,從主要方面看,張書遷認為:“目前國際大廠對于國內PA廠商的優勢主要在于一些集成化程度較高的芯片模組,如5G PAMiD,這其中集成有高性能的濾波器,國際大廠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,以及一些公司并購,能夠設計出高性能的濾波器產品,因而在一些高集成度的射頻前端模組中,本土公司的劣勢比較明顯。國內PA廠商幾乎都需要通過采購濾波器來生產相應的射頻前端模組,然而國內濾波器廠家的產品還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產品領域,如果要采購國外大廠的高性能濾波器產品,生產出的射頻前端模組成本過高,沒有任何價格優勢。所以,要想突破國際大廠在高性能產品上的技術壁壘,需要國內射頻前端公司整體技術實力的提升和整合。此外,隨著通信技術的高頻化發展趨勢,PA需要支持更高的頻段,這也需要我們PA廠商在高頻方向不斷創新,實現技術突破。”
因此,國內PA廠商在與終端客戶的協同合作中,一方面要加強自身的技術實力,拿出滿足客戶要求的產品來,使“國產替代”成為可能,否則一切枉然;另一方面,加強和終端客戶的交流和合作也十分必要,從而為客戶產品的量產提供更為迅速、可靠的技術支持。
盡管存在諸多不足,但卻也不乏優勢。“國內有最為完善的手機產業鏈,擁有龐大的手機品牌客戶,這是我們除了國際貿易環境要求‘國產替代’之外最大的優勢,在和客戶的合作過程中,我們能比海外友商更有效地快速響應客戶的差異化需求;也能夠通過和客戶的深度交流,更準確地掌握射頻前端市場,設計出契合市場需求和未來發展趨勢的產品來,甚至可以為客戶提供定制化芯片服務。”張書遷進一步補充到。
畢竟,相對于4G市場,如今國產PA廠商為應對5G市場,產品的推出已更加迅速,國內頭部幾家PA廠商如今都已經有相關的5G產品推出,這凸顯出本土企業已經在盡可能的追趕國際大廠的進度,并初獲成果。隨著國內PA技術的積累,加之因為國際貿易環境帶來的“國產替代”需求,本土PA芯片在5G智能機的市場必將占據一席之地。但具體能達到怎樣的市場份額,張書遷認為這還要看國產PA在5G市場中的表現,以及國內手機終端企業對國產5G PA的認可度。
當下,隨著美國對中國半導體崛起的打擊力度越來越大,國內對于芯片從設計到代工的“一條龍”供應鏈的自主化也呼聲高漲,手機PA領域自然也是如此。因為國際貿易環境的政治因素帶來的不確定性,持續影響著PA市場的整個產業鏈,加之“國產替代”有降低成本的要求,尋求國內工廠代工,也是必然結果。張海濤也坦言:“目前國內PA廠基本都選擇穩懋代工,可以降低風險性和實現供應鏈的自主可控。同時,基于穩懋的訂單排期,量大的廠商有一定的優先權。但隨著大陸代工廠的不斷成熟,三安光電(旗下三安集成)和海特高新(旗下海威華芯)等或將進入可選名單之列。”
比如國內手機“一哥”華為,通過搭建“自研+國產+日系”的射頻核心器件架構,推出了自研的PA產品,并于去年10月就已經將部分手機PA的代工訂單轉給了本土的三安光電,以分散目前集中在臺灣的穩懋PA代工的風險。據最新消息稱,三安光電為華為代工的PA已經開始小批量出貨,目前正在上量中。而今,隨著美國對華為限制的愈發深入及對華為海思的精準打擊意圖的“原形畢露”,將會倒逼華為海思將更多的PA訂單轉向大陸企業代工,有助于推進如三安集成以及海威華芯等本土PA芯片代工廠訂單量的增長和整體供貨實力的成長,對于培養本土供應鏈大有裨益。